笔趣阁 > 盗艺江湖外传 > 第85话避而不战

第85话避而不战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别一惊一乍的”张春来愤愤不平的回来。看到土堆上的爪印,他倒是不以为然。“这不就是老鼠爪印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废话”我呵斥道:“老鼠爪印我认得,你不觉得这个大小,不像是老鼠嘛?”。

    张春来被我训得一愣,转瞬过去蹲下细细观察。爪印只有灯光横在土面高度才能显现,只怪这红色让人无法看清。堆积犹如小山,落在一角,和脚下细灰一样的浮土不同,一大堆土肯定来自上方某处。罐头瓶无法聚光,抬上去光线也照不远,完全看不见这些土从哪来。

    “老鼠爪印是前四后五,而且即使再大的老鼠,也不能是这般奇怪”张春来道。

    土上的爪印分叉,形似花瓣,无法分辨哪个是前爪后爪,面前的爪印样子,分明是趾爪形状。杂乱无章,根本分辨不出哪里的爪印能够匹配,单从一个印记就有半个巴掌大来看,肯定不是老鼠,它的个头和土狗差不多。

    “这不用你说,你好好看看,爪印太大是一,二是那朝向后面的一根是什么,你别跟我说东北的老鼠没长趾爪”我说道。像是这种地下空间,有东西存在就很邪门,不管那是什么,千万别掉以轻心。

    张春来也知道,有些传说里,墓葬当中一旦进入某种动物,受到墓中邪气影响,修炼得很邪门。

    “别自己吓自己,咱们步步为营,搞不定就撤”张春来道。

    “贴边走,始终保持背靠墙”我对张春来道:“就算是比牛犊子还大的老鼠精,凭着铁锹也能抵挡一阵”。

    刚才上边看到藤蔓微动,八成是这留下大爪印的家伙。现在不知它在哪,只能先往前走,不然我一定到中间去一探究竟。别的东西还好说,在东北的传说中,以墓穴为居的黄大仙,真心招惹不起,一旦遇上得了道行的,想逃走都是奢望。

    十几步远,前方石墙向左侧进去,两人停下脚步,按地形来说,张春来和我现在几乎处在这庙宇的一面墙中间。身边藤蔓密布,灯光根本照不进藤蔓当中,只有一团团灯光映衬发红的霉菌。张春来有些犹豫,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判断,他手指方向的形制应该和这里相对应,对于庙宇来说,这个布局叫做‘里进’。用来放置佛家或道家真像的地方,正中间不是供台就是‘须弥座’。

    “是先穿过去,还是直接往里进?”张春来问道。目前左边看不清形势,直穿到对面确定一下完全有必要,因为里进的变化太大,道家要有三清,佛家尊像虽然也多,但说到放置方法又各有不同。张春来的意思很明显,四周地形不确定一下,贸然闯到里进实在不妥。

    “要我说,不如先进到中间那里去,刚才那声玻璃响动,我一直忌惮”我说道。

    如果向前方藤蔓当中穿进去,结果和这边地形差不多的话,相信也是十多米后就碰到东墙。庙宇坐北朝南,如果左边是放置尊像的里进,那么咱们下来时候的那面墙应该是正门。

    “你是怕那个活物犯忌,想先解决它吧!”张春来道。

    那边是正门,下来之前藤蔓动向又是朝向那里,若是什么小动物真的走了,也就安心了。贴墙走到这里,离刚才微动的几根藤蔓如此之近,在土堆的位置看不到,这会儿那声碎玻璃的响声位置就在眼前不远,和我只有几大束藤蔓相隔。即使有什么意外情况,也能快速退回来。刚才不敢冒进,现在距离这么近,以我的路数当然是先搞定那可能存在的活物再说。

    “如果是现在这样相安无事,咱们大可不必去招惹那个东西。如果里面什么都没有,咱俩快速从原路回去”张春来道。他的思路是避而不战,和我完全不同。

    张春来的方法也对,破的不能再破的庙,还可能是个没完工的,不会有什么宝贝是定了。

    “那就快进,一切你安排”我说着,轻轻拨开垂满里进前的藤蔓,墙体果然是垂直走向。右边空间的藤蔓长满其间,已然密不透风。灯笼举起,上方虽然看不真切,但顶部并不高,只能依稀看到一点石梁的影子。

    空间狭窄,温度也更高,现在后背汗流不止。

    张春来回头驻足,整体歇山到这就向内延伸,顶部高度下降,如果没猜错,里进后方十有八九是硬山设计。这要到外面去看才能确定,不过从里面来看,上边的石梁是横竖交错的抬梁样式。

    紧贴石墙行去,几步之后出现一道券洞,一人多高,规整的石券结构,最里面一堆烂土。然而券洞深度却不大,根本放不进去什么东西。那些土和脚下的土质不同,颜色很浅不说,上方还有一块凸起的木头茬,整体看上去还带有摊开的态势,应该是个木质的东西腐烂而成,绝不是某种泥像。同样的券洞,张春来的那边再次出现一个,同样看不出那堆烂土是什么东西。

    张春来愣了很久,用沮丧的口气说道:“又是一个没落家族的祠堂”。蹲下身子不想动了,张春来这时候想起身回去。

    佛庵道观都是尊像朝正门,按宗教传统固定不变,只有家族祠堂才会在里进侧开券洞。祠堂外观因地而异,但是里面也有规矩,这些烂土就是祖先牌位,被涌进来的水给腐蚀掉了,虽说木制器件需要水,但是这里面的烂泥积水,显酸性是肯定了,这股酸臭味就是这么来的。

    “你起来”张春来被我的声音惊到,轻轻移开身体,去看他旁边的墙角。

    张春来蹲的地方,在他屁股旁边,一枚清晰的小脚印贴墙印在土里。红灯笼的光根本无法看清,不是张春来蹲在我前面此时不会觉察。这枚小脚印的脚尖朝墙,前端十分突出。

    很小的脚印又不像是孩子,中间的脚掌宽度稍大,应该是个小脚女人。脚尖朝墙,只有一只,边缘整齐,而且很像是刚刚踩上去,因为脚心不见一点浮尘碎土。具体是左脚还是右脚,分不清楚。

    灯笼从衣扣上解下来,贴着墙边寻找,距离四米开外,又一枚脚印出现在面前土垄上。同样看不出左右,这道土垄是水流力量推成,向更深处形成一道弯,可想而知,涌进这里的水流来自东面,前辈打的探沟方向。

    心里一阵暗叹,两枚脚印离得这么远,而且脚尖方向都朝墙,这种行走方式不对头!

    慢慢贴着石墙前行,脚印接二连三出现,越来越清晰,都是脚尖朝向石墙,中间相隔远近不等。

    张春来蹲在墙角,灯光举到前面。券洞已然经过第五个,前方最后一个券洞外一口红色棺木漏在外面一截,盖板横开。

    “即使古代裹脚,鞋子也分左右”张春来道:“这两枚脚印看不出来,但是这距离就是个问题”。

    古代女人裹小脚,限制骨骼生长,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长期被裹脚布勒紧包裹,大脚趾之外的四根被勒住,缩在脚掌下方,脚掌的足弓会高高隆起。大脚趾能够生长,但是却被裹脚布勒得向中间弯曲,大脚趾的脚尖,被掰弯在中间,所以小脚女人走路的姿势是两腿小碎步,身子不能向前使劲,那样脚趾会很疼。所以裹小脚的女人一上年纪,都是弯腰驼背,这是长期走路方式造成的。

    “飞尸这个说法,你知道多少?”张春来问道。

    我抬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飞尸一说,我爷爷曾经仔细查找过出处。虽然土贼当中传得神乎其神,但飞尸却只在古籍中存在。最早出现飞尸的古籍记录,是《旧唐书》中的一段:‘天保年,鲁南旱,十里殍(piao),贼人破长公墓,飞尸灾’。寥寥数语当中,出现飞尸二字。

    张春来之所以这么问,因为脚尖朝墙的两枚脚印,中间距离较远。如果真是小脚女尸,也不像鼻子贴墙横着走,更像是鼻子贴墙跳!

    告诉张春来,别自己吓自己!东北地区你知道的,对于这些古代的书籍,是多么匮乏,光是收集古籍,就是个不小的难事。《旧唐书》是什么东西,不用我多说,你也知道,后人并不是因为它‘实不可信’才去编撰《新唐书》。一本由五代十国当中的后晋史官,编撰的两百多年前的唐史,想想都知道,能有多少可信度。

    然而,把‘飞尸’详细记录并且讹传的神乎其神的时代,却是清末。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商人获准在广州开阜,一些新兴的行业发展起来。我爷爷在收集很多书籍的时候,也对一些刊物出现的年代详细归纳。1847年,广州同信书局首先刊发《太平广记》和《三遂平妖录》改编本,获利颇丰,洋夷在中国捞钱,不仅仅是靠不平等条约和卖鸦片。这些东西属于志怪小说,在当时很有市场。

    两本书中的故事说起来就多了,先别考虑这些,有时间我再和你讲,我爷爷为了查找这些书籍出现的先后顺序,还研究了很长时间书本装帧技术。

    脚印落下的角度,使其难分左右,距离虽远,但也没啥好奇怪的。但是不管左右,距离相隔,都说明面朝向墙壁,这就不得不联想,踩下脚印的东西在墙边是什么姿势!

    看过棺内再说!

    拉着张春来退回券洞前。

    土垄在大堆藤蔓下变高,正好将棺木挡住一点。小心翼翼靠近,张春来的铁锹握紧,灯光首先送进券洞里面。典型的枣红漆女棺,上漆十分考究,四角你见翘首,很像清中期的风格,即使在当时肯定价格不菲。红烛光照上去,使内壁微微泛奶黄色,券洞附近弥漫着淡淡的松香味。一团锦被留在棺内,团成一团,但是泛着略显金黄的反光,居然是手工织锦。

    但是棺材几乎在土层上方,并没有陷在灰土当中,显然是下面有铺垫。只有大半被放在券洞里,张春来说得对,这个深度的券洞,不是给棺木准备的。

    “没有一点异味,白松”张春来道。

    松木属棺材的上等用料,因为木质部里面含有松油,所以松木独有的松香味是女棺首选。金丝楠黄花梨,那些都是身份和财力决定的,松木才是小资阶级能承用得起的,必然是地主家买办。

    “看盖板,东西先别动”我道。

    盖板在券洞外,伸出下方的棺材一段,然后直接横开,棺木是头里脚外。显然是从里面先向外滑动,然后再横移。棺头位置的小巧藤枕,编制精美。藤枕里面的填充锦缎上,能看见一个很小的娃娃头。张春来说的没错,这是个小资阶级,有些财力。细密的编条,仔细看去绝不是普通的竹子等物,均匀细致的枝节颜色暗红,应该是是剡藤。

    目光落在棺木内沿,上面一点落尘不见。两人四目相对,此时空气中细小的灰尘一直在飘动,木棺上沿一点没有,刚刚那声木料摩擦声响,是它无疑了。

    在石梁上看到的那阵藤蔓响动,应该是这没见面女主!

    土堆上留下爪印的家伙,不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