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 第九步:献给两个孩子的母亲

第九步:献给两个孩子的母亲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很少,但这份辛苦和幸福却不单单是加倍那么简单。www.Pinwenba.com相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更接近于真实的社会,更能全面地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性格。

    老大也不能自己睡了

    丁点出生之后,我的卧室就成了婴儿房。丁点一天到晚睡着,我也浑身疲惫,需要好好地休息。所以,除了给丁点喂奶,我几乎全都躺着,连吃饭也不想出去,就在床上吃。开心还是每天去地坛玩,只是由保姆带着去了。开心很不适应没有我的陪伴,经常在出门之前到我这里来央求:“妈妈,跟我们一起去吧!”刚开始我还能好好地安慰她,可是我很困倦的时候就巴不得他们赶紧走,就会闭着眼睛轰他:“去吧,别吵,弟弟睡着呢!”开心一听这话,就会悄悄地低头走去,一脸悲伤,好像受了什么委屈。

    按照传统,我应该“坐月子”,卧床休息一个月,我尽量安下心来,不去管屋子外面的事情,好好休息。丁点在这一个月里,猛吃猛睡,像充气一样长胖起来,可是开心却蔫蔫地瘦下去。

    那时候我的心思几乎都在丁点身上,他的茁壮成长给了我无比的快乐和满足,而对于开心,我以为每日里有吃有喝,有人陪着他玩,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所以我放心地呆在自己的小屋,有时候一天也见不着开心,跟他说不上一句话。可开心还是那么敏感,对于我的忽视他做出了身体上的反应,开始胃口不好,精神也倦怠,在那样炎热的夏天,他的脸色开始发黄。

    对于开心来说,面临的变化似乎不是多了个伙伴,而是少了个妈妈。

    我没有及时体会到这一点,产后的虚弱和事业上的停顿困住了我的身心,我也想趁着这个正大光明的机会彻底休息。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就精神麻痹,对开心的神情变化也视若无睹起来,我想他会自然地适应起来,就像全家其他的人一样。

    可是我没想到尽管之前开心已经有一个欢迎的心态,真正适应起来和弟弟分享家中的一切,尤其是母亲的爱,却经历了几年的时间。

    我还在月子里,开心就已经快不能承受失去我陪伴的痛苦。但是他也从全家人的态度上看明白,我和小弟弟是不能分开的,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可怜的孩子就控制住自己,从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和需求,只是想通过延续以往的生活习惯来得到一点满足。

    比如,吃过晚饭之后,其他人都守在客厅看电视,他就会拿本故事书悄悄地钻进我的屋子,像以前一样挤在我身边坐好,把书递到我面前,期待地说:“妈妈,讲故事吧!”

    如果我能坚持延续着这个习惯,给孩子一点满足,多好!可是我没能做到。虽然偶尔我也能高兴地给他读几个故事,但大多数的日子里,我忙着给丁点喂奶、换尿布或写些没用的工作计划,顾不上理会开心。我会说:“看电视去吧,我忙着呢!”

    开心往往不肯走,会说:“你以前每天都给我讲故事。”

    这种话显然是在谴责我,我就更不耐烦:“你就不会让爸爸给你讲吗?”

    开心不再反驳,却会眼泪汪汪地退缩在沙发上,哀求说:“你忙吧,我在这儿等着。”

    当时我不理解开心的执拗其实另有所图,就感到他有些死脑筋,就任他呆在那儿,希望他能总结教训,自己改变做法。

    晚上正是丁点一天里最活跃的时候,我经常忙活他一个都顾不过来。等一切就绪,丁点重新睡着之后,开心也早窝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看着开心疲惫不堪的样子,又心疼又生气,很希望他能像以前一样高高兴兴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可他就是不肯回去,当保姆来抱他回屋睡觉的时候,他挣扎着下来,迷迷糊糊地问:“弟弟睡着了,妈妈能给我讲故事了吧?”这么晚了,难道我就不需要休息吗?无奈开心软硬不吃,死守着自己的信念,最后往往就是哭着被抱走,或者我让大家都去睡,干脆任由他继续睡在沙发上。

    这种状况持续到秋天,天凉了,开心还是执拗地每天晚上守在我的床前,哼哼唧唧地不肯离去,到底还是我让步了,我挪开地方,让他也钻进被子里来。开心小心翼翼地靠近我,等我伸手揽过他的头靠在我胳膊上的时候,他才确认我没有生气,搂着我的胳膊嘤嘤地哭起来,哭着睡着了。

    看,有了老二,老大也不能自己睡了,我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最好早知道

    面对弟弟妹妹,孩子经历心理危机

    孩子排斥弟弟妹妹,从根本上来讲,他是在意母亲的改变。新生的老二,不可避免地更多占领母亲的身心,使母亲有意无意间减少对老大的爱和关注。如果母亲能提前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平衡自己的关注,让老大能维持不怎么改变的生活状态,孩子就能够顺利地适应这个家庭的新状况。反之,母亲全身心地扑在新生的老二身上,把老大推给另外的人照料,孩子当然会觉得突然“被母亲抛弃”,原先在母亲的支持和关注下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面临失去基础的危机,对环境(主要是母亲)的信赖和由此建立的安全感开始动摇。这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心理发展的迟滞甚至倒退,需要重新巩固被动摇的那部分心理基础。就像开心已经到5岁,又突然退回到一两岁时候的“粘人”的状态,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自动修正功能,母亲也要配合孩子的状态,重新用自己的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心理危机。

    可是,遗憾的是,连我也没有料到孩子的反应会这么强烈、这么持久,我没能及时地体会开心的感觉,没能主动帮助他度过这个心理危机,从而导致了对他更深的伤害,使他的这个适应过程拖长到好几年,这是我的失职。

    我就是不哭

    虽然我意识到开心的不满,但是如何解决一直没有好主意。丁点那么小,我多照顾他不是应该的吗?怎么才能让开心接受这个理所应当的事实呢?

    我羡慕孙燕的两个女儿和平共处,亲密无间,可我就是迟迟解决不了两个儿子相争的问题。向有经验的人讨教,他们给了一个可信的解释:就是生老二的时候老大的年龄有点大了,如果在3岁之前,老大还不懂得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有了老二,情况会好得多。

    这个理解丝毫无助于改善现状,虽然我尽量想着去照顾开心,不让他感觉到我多么在乎弟弟,可事实上我依然经常被开心惹火。我的心永远不能伪装,就算为了正义和公平。不单单是我,他们的爸爸也不比我好多少。我看不清自己的错误,却对别人的有失公允非常敏感,不能容忍。

    到了2005年的夏天,2岁的丁点已经有了些见解,而且知道借助大人对他的保护来对抗哥哥的“压迫”,而开心,也充分体会了有小弟弟之后的新生活,他虽然知道全家的保护中心不再是他,可他依然充满憧憬地渴望得到与弟弟一样的待遇,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那天晚上,我临时有事,老公来照看他们。我回来的时候,他们正准备洗澡。因为时间已经很晚,老公就打算先给丁点洗,好让他先睡。可是开心还是像以前一样,一见放下洗澡盆就赶紧脱光了衣服,挤着站进去了。此时丁点正好抹了一头洗发水,开心一站进来溅起的水花喷了他一头一脸,洗发水流进了眼睛,丁点疼得大哭起来。也许老公之前已经告诉开心晚点再洗,可开心没听,反正我看见他们的爸爸生气了,让开心站出来。开心顿时变了脸色,苍白又倔强地站着不动。老公被他无声的反抗激怒,一把就推过去,可怜的孩子站立不稳,连忙抬起一条腿站到洗澡盆外面去,双手扶住墙才没有倒下。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到底是我的孩子,自己怎么收拾都没什么,就是见不得别人动他们一指头。(虽然他们的爸爸对他们来讲算不得“别人”,可在我眼里就是)我冲过去扶住开心,正打算回头替他说话,就看见血从他的腿上流下来。原来刚才他忙着稳住的时候,腿碰到了墙边水管上一块凸起的铁锈。血混着他身上的水一直淌到脚下,流进下水口。我心疼极了,抱住开心愤怒地看着他们的爸爸。开心却浑然不觉得疼似的,推开我还要进去洗澡。此时丁点已经洗完出去了,开心绷着嘴唇还要冲水,腿上的血不停地流着,在盆里溶出一团红。我不知道他是真的不觉得痛,还是非要争这口气,就扯着他的手拉他出来,说:“别洗了,伤口会发炎的!”开心听见了,却还站着不动,非让水从头顶冲下来。他已经面无表情,满脸是水,看不出是不是哭了。以我的经验,他这样的表现说明他很痛苦。

    我想办法安慰他,抱他出来,给他擦头,一边劝他:“好孩子,受伤了就先别洗了,明天妈妈好好给你洗澡。”他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听到我的安慰就忍不住趴在我身上哭,而是沮丧地低下头,看也不看我,自己嘟哝:“我不能洗澡了!唉!”

    他的反应变成这样,让我更体会到他的无助和悲哀,我还想通过安慰让他能把悲愤情绪释放出来,就更加温和地照顾他,陪着他到躺好。开心一直木木地,心好像躲出去了。我看着他这样子,开始感到棘手和害怕,就不停地开导他,希望他能哭出来,发泄出来。可开心神色淡然地面对着我,说:“我就是不哭,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我们倒没有把他怎么样,他自己这种压抑的情绪倒把他的快乐和健康慢慢地赶跑了。

    科学新知

    学会识别儿童期的心理障碍

    如果孩子在成长时期处于一个不利的环境中,正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实现本能的发展计划,就会使孩子心灵的力量集中在应对处境问题上,导致发展偏离正轨,造成以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神游

    心灵和身体的运动不能统一的状态。通常是心理活动先于身体动作。有时候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某件事情的全部,但实际的动作才刚刚开始。他会向别人表示他已经做完了,同时又不中断自己的行动,在别人看来就成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仿佛他的精神不在这个身体上。这种状况就叫做“神游”。神游是一种逃避,一种防御,所做的事情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已经分裂的心力,寻找暂时的慰藉。

    情绪障碍

    心灵已经偏离正轨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或者呵护,反而常常受到强制和否定,就会使孩子在无意识的心里建立起一道看不见的墙,把他所厌恶的、不愿意接受的一切都隔离在墙外,而真实的心灵就安全地躲到墙的背后。表现就是:如果孩子面临他不希望的环境或者待遇,他就会反应迟缓、消沉或者失去反应能力。孩子的心灵就像在说:你说吧,但是我不听。我在我的墙里面,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长时间的情绪障碍,会使孩子看起来像丧失了某个方面的天赋能力。

    自卑

    成年人表达的轻视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或者比别人差,这就是自卑。自卑的孩子通常会躲避一切竞赛场合,容易妒忌表现突出的孩子,自己却没有行动,并伴有不安、焦虑的情绪。一个人最大的沮丧就是他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

    恐惧

    孩子通常会害怕一些东西,大部分产生于过去看到的一些印象强烈的东西,或者产生于成人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和利用孩子的无知进行的威吓。但在没有上述原因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也会终日惴惴,觉得有什么危险正在临近,而且是神秘的、没有理由且不可战胜的。这就是恐惧症。

    恐惧症产生于心理上遭受的巨大危机,它提示的是孩子的心理基石——安全感已经受到破坏,急需重建。

    防御障碍

    年纪小的孩子在面临突然变化的环境时,会引起已经发展起来的心理世界的紊乱,行为能力和心理特征出现倒退,仿佛要回到过去,借以逃避自己不愿接受的变化。主要的表现有:迷恋依赖某一物品、刻板行为和过度模仿。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处处模仿别人是因为他处在这个发展阶段,但如果四五岁的孩子也出现这个现象,那就是心理发展的倒退了。他可能啃手指、尿裤子、遭到拒绝就倒在地上大哭大闹等,这么做的原因是他的心灵希望得到像幼年一样的照顾和安慰。

    一碗水端不平

    虽然我不是很支持开心那种希望和丁点一样待遇的想法,但是为了家庭的和平和安定,我还是尽量让他满意。在三个人的家庭里,任何一个人的情绪都影响着全家。

    这时候我每天早上还需要送开心上学,虽然路途不远,但是车多路窄,还有多处在施工,他们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由家长接送的,校方也三令五申,强调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本来这已经是我们家的一个固定的程式,可是由于丁点的长大,慢慢地矛盾就出现了。以前我送开心走的时候,丁点都还在睡觉。等他8点多钟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回来了,所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在,他的睡眠时间比以前更少了,往往在我叫开心起床的时候他就已经醒来,而且非常积极地要起床,希望能和我一起送哥哥上学。让他一个在家我实在不放心,让开心一个人去上学我也不放心,怎么办呢?我只好想办法带着丁点去送开心,可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全都步行,往往因为丁点走不快使开心迟到;如果我骑车带着他们俩,就会险象环生,而且我确实很吃力,有好几次走到半路不得不下来推车走。开心很不满意,埋怨我:“你干嘛什么都依着弟弟?让他一个人在家等会儿怎么了?”

    是啊,丁点这么老实听话,我多嘱咐他几句也许就可以了。于是一天早上,我好歹劝说丁点在家玩着,就赶紧骑车送开心上学了。那天特别不巧,路上自行车就没气了,我只好推车送了开心,回程上又找了个地方修自行车。等我回到院子,天已经大亮,不知道是几点了。远远地就见一群人围在我们那个楼底下,叽叽喳喳的。我没有心思看热闹,只顾赶紧回家,担心丁点等得不耐烦。等到了楼近前,才发现所有的人都抬着头往上看,我也看过去,天哪,原来大家看的是丁点。他打开窗户,爬到护栏里来了,正抓着栏杆哭呢!脚上只穿着袜子。我顿时急出了一身汗,人群里有人认识我,大声责问:“你干什么呀,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我顾不上解释,一路小跑上楼了。听见下面人群有动静,好像是110的警察来了。

    打开门,丁点听见声就大声叫起来:“妈妈,妈妈!”

    我赶紧过去把他抱进来,他哭得涕泪横流,都快在脸上结冰了……楼下的警察大声问:“孩子没事吧?”

    所有的人都在看着我,我歉疚得不能说话。

    幸好有惊无险,可我吓得不敢再让丁点一个人在家。不得不跟开心商量,从此让他一个人去上学。不是我狠心,毕竟他大一些,比丁点更能处理意外的情况。我虽然这么想,可是每天早上依然焦虑不安,纷乱的马路时时横亘在我心里。

    这样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温暖的日子里我们又开始了晚上到地坛的活动。孩子们都大一些了,母亲们有更多的时间闲聊。有一天说起学校门口的交通混乱,月月的妈妈突然问我:“最近我怎么老看见开心一个人去上学,你不送了?”

    我就把丁点不能一个人在家的情况说给她们听,可是她们认为我的决策有失公允。

    “老二都快3岁了,在家等等有什么呀?你应该送开心。让他自己上学太早了!”

    他们说我偏心丁点,而且提出证据:自从有了丁点,原来也一样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开心就明显地消瘦了,而且脸色越来越黄……似乎是我把对开心的爱和照顾都转移给丁点了。

    现象确实是这样,难道作为一个母亲,我一碗水端不平吗?

    我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虽然对孩子的爱是无疑的,但没有办法衡量和比较这感情的多少。孩子是不同的,和我之间发生的事情是不同的,我不能保证能做到一视同仁。毕竟,母亲首先也是一个有反应、有情绪的人,怎么能不受孩子的言行影响呢?

    而且,这两个孩子是如此的不同。晚上我们讲完故事,道晚安的时候,开心总是问我:“妈妈,你爱我吗?”得到我的肯定他才美美地睡下,似乎永远需要无尽的爱和关怀;而丁点则会关心地问我:“妈妈,你快乐吗?”让我从心里感觉温暖。

    经验之谈

    妈妈的心也需要关照

    我知道孩子之所以不同,有我难以推卸的责任,可是我不能因此就没有感觉。我也希望被关怀、被照顾,哪怕只是一句话。

    我首先是他们的母亲,所以我照顾他们,教导他们,原谅他们,可我同时也是跟他们一样的人,也有自然的人际反应。感情是相互影响的,需要用心维持的,谁也不能只想着无尽的索取,谁都是一样。我已经控制我的行为,尽到做母亲的本分;如果再控制住自己的心,使它只有超然的公正和无私,那“我”就没有了。

    那是个不一般的境界,有待时日。

    为什么我要让着他?

    我不知道开心是不是也从别人的言论里,听到我更爱弟弟这一类的说法,总之在他不得不自己上学之后,他曾经一度很暴躁,经常在跟弟弟玩的时候,提出苛刻的要求并粗暴地惩罚他,这让我陷入苦恼和失望。虽然我控制自己不至于大发脾气,可心情依然在脸上暴露无遗,从孩子们看我的神情上我能确认这一点。我软硬兼施地制止开心的行为,希望开心能理解我的心,担当起一个理想的哥哥的角色,分担我的辛苦,可是他却把这一次次的冲突归结到丁点身上,反而变本加厉地“折磨”丁点。我们三个人的关系一度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开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生病的。孩子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这场病使我手忙脚乱,也使开心回到第一重要的位置。丁点默默地跟着我往返在去儿童医院的路上,似乎更懂事了。

    住院部不允许小孩子进去探视,每次我进去看开心,都只好把丁点放在住院部门口。我又担心他乱走,就把他抱到走廊上高高的大暖气上坐着,给他拿个苹果什么的吃着。探视时间是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他就一个人在那儿等着。

    有一次开心问起来:“弟弟呢?”

    当他知道弟弟在外面等着的时候,显得很着急,催着我赶紧走。他担心弟弟被人拐走。

    我很高兴看见他这样,就开玩笑地问他:“你这么关心弟弟,怎么还老跟他争,不让着他呢?”

    开心想了想说:“我自己愿意照顾他行,可是我就是不愿意你老要求我照顾他、让着他,为什么我要让着他,他不需要让着我呢?”

    这个提问又超出我原有的思想,我似乎没有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也让我记起开心以前曾经提出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听家长的话),为什么开心总是有这样的问题呢?他真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

    为什么哥哥要让着弟弟?是因为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年长、更有能力和思想的人就必须做出让步吗?是因为社会稳定需要这个秩序吗?还是这实际上取决于一个假设:血缘关系决定他们有更亲密的感情,哥哥会自然地爱护弟弟呢?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和我一样,刚开始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这有什么原因可讲,尊老爱幼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嘛!”可我明白开心现在疑惑的,不是这些原则本身,而是这些原则背后的道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应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我比他大26岁,能更快地想清楚才对。

    我选择了最后一个答案回答开心,同时也决定遵循我一贯的处理方式,从此让他们兄弟之间独立相处,让一切以自然的感情来决定。如果他们之间能够维持并不断加强自然的手足之情,兄友弟恭的局面会自然形成;如果他们真的性格迥异、冲突强烈,那即使我强迫他们表面上让我满意,也只能加深他们的矛盾,无助于他们心灵的接近和相容。所以,一切让爱做主,随他们去吧!

    经验之谈

    兄弟相处之道

    兄弟之间的关系,要么真的休戚与共,要么势同参商,与姐妹之间的温吞吞的亲密不同。这中间,有先天的个性差别原因在内,但更有影响

    的,似乎是童年阶段,母亲对兄弟之间不同的态度和要求。越是对行为规范要求严格的家庭,男孩之间长大之后往往关系更淡薄。

    所以,要释放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真正沿着自由发展的方向越来越亲密,就要小心地呵护孩子之间天生的好感和吸引,让这自然的感情发展壮大起来,才能在兄弟之间形成无形的强大的纽带。以我的经验,向这个目标迈进,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让兄弟关系脱离母子关系的影响,独立发展。

    可以告诉孩子兄弟相处的社会规范,和自己对他们的期望,但要给孩

    子们独立相处的机会,独立解决矛盾的机会,不要处处当裁判,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笼罩下形成彼此的关系,那样是很不稳定的,而且是不真实的。作为母亲,一定要给孩子独立发展和其他人的关系的空间,收敛自己的控制欲和泛滥的爱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帮助孩子在自由之中获得真正的生活。

    ★一切以“爱”为原则,让孩子们跟从自己的心。

    规范的形成是有具体的社会性目的的,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失去的是自然的天性和心灵的自由。我们不必这么着急,让孩子在没有独立思想的时候就毫无批判地接受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要注意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财富:对亲人的爱。相信孩子,相信人性,即使你不作要求,他们也能在争吵打闹之后自然平息,并且更加亲密和依赖。

    关上门就行

    我答应开心,相信他对弟弟的感情,不再干涉他和弟弟之间的事情,只是要求他任何情况下不许对弟弟动武,我告诉他,就像无能的大人才打孩子一样,无能的哥哥才打弟弟。开心答应了。

    接下来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再多余地插手他们兄弟俩之间的相处。但是有一点我公开向他们俩宣布:如果他们俩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对方的时候,可以随时来向我请教,我很乐意提供指导。

    这个做法,不仅解放了开心,也解放了我。我发现,除了干家务以外,我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可操心了,因为所有的时间他们俩都在一起,不管是一起游戏还是吵吵闹闹,总之一个离不开另一个,没我什么事了。

    其实丁点不怎么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被哥哥的情绪和思想调动着,也快快乐乐地配合着开心的行动。这时候我开始写东西,不希望被打扰,就正儿八经地拜托开心恪守承诺,别给我添麻烦。开心被委以重任,心满意足,总是高高兴兴地把弟弟叫进客厅,然后露出头向我喊:“妈妈,我们开始玩了,别打扰我们!”

    我才没工夫打扰他们,我就喊:“玩吧,关上门就行!”他们俩就夸张地把门扣得严严实实。

    我听见里面各种莫名其妙的声音,也能听见他们的喊叫声、笑声甚至丁点的哭声,但是我控制自己先不要管。有时候忍不住,敲敲门,想了解一下战争到什么程度,开心就打开一条缝,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关系,我能解决。”我坚持要看见丁点,丁点就会忍住眼泪站出来,跟我说:“真的没关系,妈妈!”

    我只好走开,虽然担心,但是始终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因为他们玩够了出来的时候都已经忘了曾经闹过什么别扭了。

    他们俩没有谁向我来请教相处的问题,不管是哥哥还是经常哭的弟弟。我曾经很期待丁点来向我诉苦,我好教他一些应对强势哥哥的窍门,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丁点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接受了哥哥的权威和领导,更加的顺从和忍让,而且特别会关心别人。这一点得到了所有大人的一致称赞,也成了他性格中的闪亮点。

    最好早知道

    排行影响性格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到在家中的排行影响性格的形成。比如排行老大的人,有些性格是一致的,比如:霸道、自尊心强、好胜;排行老二则通常有这些特点:老实、随和、忍让,甚至情绪反应慢。如果还有老三,有些研究证明那将是孩子们之中最聪明的。

    排行之所以影响性格,是因为排行决定了在家中的生存环境,这也

    是自然之道。母亲往往有过多的担心,希望用自己的干涉和保护改变小一些的孩子的弱势环境,给孩子们公平一致的生活环境,但事实上,这种干涉会扰乱孩子之间的自然相处,延缓孩子正常的交往能力发展,而且引发孩子之间对母爱的竞争,将孩子们的心灵发展引向歧途。

    能做母子也是缘

    丁点的入学,宣告我们家的混乱时期正式结束。家里不再有需要时时照料的儿童,而是有两个正在迅速成长的少年。

    我一下子拥有了大把独处的时间,心情更沉静下来,回头翻看前些年的日记和照片,回忆孩子们小时候的一幕一幕,时光的流逝就那么明明白白地回放在眼前。曾经的困难和痛苦,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自然地化解了;曾经绞尽脑汁寻求的答案,也在孩子的成长中自然地浮现了。就像母亲很多年前说过的话:“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确,如果我们守着自己最真实的感情,最真实的本性,日子过的就是踏实的,有意义的,酸甜苦辣算什么呢?每个人的生命就是因此才与众不同。

    回顾使我更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他们一天天地长大,终有一天会离开我开辟自己的生活天地,相聚有时,即使是母子也一样。

    从1997年秋天到2010年春天,我跟孩子们相处已经十几年了。当初我一个人挣扎沉浮在北京偌大的人海中,现在却是我和两个孩子,我们三个人,相依为命生活在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房子里,这,在我眼里,在我心里,是这世上最大的奇迹。做女人就是有这个好处,可以无限扩大自己的家,从而也无限扩大自己的心灵世界。

    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但这母子的缘分,应该比千年更久远。这不仅仅是共同生活的缘分,更是心灵相伴甚至生生世世相牵挂的缘分。到底什么样的渊源才能做成母子,需要在生活中细细地品味。今生适逢能有生儿育女的幸福,值得敞开身心投入地享受。

    写到这里,被孩子们的笑声打断,原来他们在看《金牌魔术师》,开心赞叹不已:“我也要学魔术,我要创造奇迹!”

    这话触动了我刚才的思绪,我就说:“这些在我眼里不算什么,你们知道我认为世上最伟大的奇迹是什么吗?”

    “女人生孩子嘛!”

    你看,我的孩子不费力就知道我想说什么。好像我的心海起伏翻腾的时候,他就站在岸边!

    献给父母的智慧教养书

    早期教育阶段(0—8岁)

    培养聪明大脑90法:6岁之前

    观察儿童

    理解儿童的行为

    母爱的力量:母亲如何塑造和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

    性格塑造、心灵建设(3—6岁)

    教出品行良好的孩子

    寻找合适的幼儿园

    幼小衔接系列:

    我要上小学啦:数学准备知识

    我要上小学啦:语文准备知识

    我要上小学啦:英语准备知识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性格塑造、价值观教育、行为规范(6—12岁)

    压力之下:在苛求的世界里养育子女

    我家小孩也聪明

    我家小孩会理财

    我家小孩有人缘

    我家小孩不拖拉

    我家小孩会学习

    如何对孩子说不

    男孩,你为何沉默寡言?

    儿童心理学魔法书

    十字路口的顽童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必读书(13—18岁)

    独生子女的幸福未来

    怎样做个体贴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