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镇的红男绿女 > 第十九章 成功有望

第十九章 成功有望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螺丝的堂兄已经二十出头了,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

    前些时,婶子托人说媒,介绍了一个姑娘。相亲那天,两人在媒人家一见如故,一下子就对上了眼。

    双方父母都很高兴,张罗着让孩子们串串门,相互拜见一下对方的家长。也便于家长们审定审定未来的女婿或儿媳。

    姑娘看似五大三粗,眉宇眼角间却藏着一股灵秀之气。串完门之后,她对堂兄一家的整体印象较好,唯觉不足的就是住宅太过狭小。

    叔父和婶子也觉得在这样的房子里,的确难以为儿子成婚。

    这天晚饭,婶子炒了几个拿手好菜,还打了一壶老酒。叔父请螺丝的父亲过来小酌几杯。老弟兄俩酒过三巡,便商议起房子的事来。

    叔父的意思很眀确,就是打算在小队里,再要块宅基地,重新建造一座住房。现有的住房,总价值大致在一千元以上。两家平分,他愿意以五百元的价格,将自己所有的部分卖给螺丝家。

    父亲当即应允,信誓旦旦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在最近的十天之内,把钱凑齐。”

    对当时的农户家庭来说,这么多钱,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父亲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还差了好大一截。

    好在母亲平日待人厚道贤惠,别人都充分信任她,有的还感恩于她。她亲自出马,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和准备,在小队社员的大力帮助下,叔父家的房子总算大功告成。

    新居较大,占地五十多平方米,有四室一厅一厨,两个儿子在此娶妻生子都不成问题。

    乔迁新居,叔父、婶子却并无喜色。他们已经用光家里所有的钱,还欠下了一些债务,一旦儿子成亲,什么彩礼钱、家具钱、酒席钱等等,就完全没有着落。

    堂兄倒是个乐天派,成天笑呵呵的。他知道,人家姑娘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曾对他说过,“只要住得宽敞舒心,一切都可以从简。”

    叔父一家搬走之后,螺丝站在屋子中间,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空灵和轻松。他独住一个房间,再也不用为睡地铺遭虫袭的境遇而发愁了。

    让他兴奋的事远不止于此。他觉得今年的中专考试特别顺心,似乎有神助一般,每个科目都能超常发挥。

    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他今年的复习备考,可以用废寝忘食、学而不倦来形容,用当地话来说,就是“下足了工夫,杠上了血本”。

    没过多久,通知书果然来了,他被地城的一所农业中专所录取。

    “螺丝,你么选学农业呢?”同在稻田薅秧的副队长陈嫂迷惑地问道。在她的固有思维里,认为学农不仅苦,而且没有大的出息。

    “我想学好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这话貌似朴实,却并不是纯粹的真心话。农专是个冷门,而螺丝自觉成绩有限,不如此选择,恐怕难以录取。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那学完以后,你打算么办?”陈嫂继续发问,关心得如同自己的兄弟。

    “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服务。”螺丝毫不犹豫地说。这倒是他的大实话,如果到外地工作,举目无亲,步履维艰,难有大的发展。

    “离上学还有一段时间,你去钓点鱼,赚点钱吧。出外用得着。”一向威严的陈嫂,这回倒是语软心柔了,似乎动了真正的爱护之情。

    螺丝感动得心里发酸,“不呢,我想多跟你学学。”此话半真半假,他既想利用特长获取利益,又想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以往干活,他比较盲目。现在干活,他总要问个为什么。比如说薅秧吧,以前觉得好玩,以为不起什么大的作用。现在就知道,它具有固根除草和平衡肥效的重要功能。

    说不定将来走进农专的课堂,对自己回乡务农的点点滴滴,会有更新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

    腱子再次落榜了。失败的原因,他早就心知肚明,目标定得太高,根本不切实际。

    老爸并不特别了解儿子,一直认为失利的原因是录取的比率太小。

    事已至此,该给儿子找份工作了。他征询了儿子的意见。腱子的答复是,“我想到县广播站工作。”

    这倒是给老爸出了一道难题。

    县里有好几家较大的国营企业,招工的指标多,容易安排进去。而广播站属机关单位,编制少,且已满员,安插人员就非常困难。

    当然,即便如此,腱子的老爸也想试一试。

    县里分管编制的是童县长。他是解放战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从枪林弹雨中钻出来,立有不少的骄人战功,倍受人们的敬重。他也格外珍惜战友和同事之间的情谊,对下属关怀备至。

    平常,腱子爸对这位县长大人自然是毕恭毕敬,在工作和生活上亦照料得无微不至。这回,只有求助于他了。

    走进童县长办公室,腱子爸把桌上的报纸上到报夹上,把文件、书籍进行了整理,又给茶杯添了一些水,然后说明了来意和困难。

    童县长眉头皱了一下,沉思了片刻,随后就豪爽地作了布置,“这样吧,我跟上面请示一下。你叫广播站打份报告,申请增加一个员额。”

    谢毕出门,腱子爸觉得事情成功了一大半。不过,他知道广播站陶站长却不大好说话,也就是难以通融的意思。

    陶站长五十有余,是旧知识分子,为人谨慎,身上带有严重的迂腐之气。

    他当过县政府的秘书,有相当深厚的文字功底。其文章经常登载于省、地的报纸,有的还被全国性的报刋所采用,是名符其实的写作高手。

    这天,他到县政府开会,被腱子爸单独留了下来,说是要请他吃饭。

    县政府招待所的一间小餐厅里,最有名的厨师,以最高的标准,做了一桌最好的菜肴,就连当年难得一见的螃蟹、兔肉都搬上了酒席。烟酒当然也都跟着上了档次。

    腱子爸边敬酒,边嘘寒问暖。酒酣耳热之际就发话了,“我儿子爱好写作,对你崇拜得五体投地。”

    陶站长一脸的得意,却谦逊地说,“哪里,哪里。”

    “他想拜倒在你的名下,求师学艺。”腱子爸绕着圈子说。

    “后生可畏,我愧不敢当,愧不敢当。”陶站长连连摆手,以为真的要他传授什么写作技艺。

    腱子爸则认为这是对方故意装糊涂,便给陶站长斟满了一杯酒,略显庄重地说,“这事可是童县长点了头的,你不能推辞。”

    “什么?”陶站长这才反应过来,明白了对方的真正用意,立即叫起难来,“县长有令,当然要遵从。可是这事还得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我知道。今天找你来,就是请你帮忙。”腱子爸一副谦恭的神态。

    “愿尽全力。”陶站长想了想,又迟迟疑疑地说,“不过,我也有事相求。”

    原来,陶站长的儿子在外县工作,而儿媳却在本地就业,长期两地分居。儿子总想调回家乡,每次都困在地级部门的调令上,一直不能得心所愿。

    陶站长自知不擅交际,以致门路闭塞。但腱子爸则不同,不仅神通广大,而且颇有人缘。因此,他想趁这个大好的机会,把儿子的问题解决掉。

    “我跟地区劳动部门还真的有些关系。”腱子爸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这样吧,你在县里找个接受单位,我到地区活动活动。”

    “大恩不言谢。”陶站长站起身,双手捧起酒杯,“来,借花献佛,我敬你一杯。”

    “彼此,彼此。”腱子爸也站起身,一边说,一边仰起脖子,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腱子惴惴不安。他按捺不住地进了一趟县城,找老爸打探进广播站的情况。

    “有些眉目了。”为能激励儿子,老爸又说,“人家领导看过你写的新闻报道,也知道你的名字,还挺欣赏你的。”

    腱子一阵窃喜,以为是靠自己的才华而入选的,却未能全部参透老爸的良苦用心。

    “进机关单位工作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老爸最后告诫腱子说,“你要做好两种思想准备。”

    “嗯。”腱子点点头,等待最后的结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