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 第八十一章 发电机终结

第八十一章 发电机终结

作者:无财者无能言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全炮门混装高爆弹和照明弹!自由射击掩护雷击舰队突袭!”

    “20mm主炮也换装高爆弹?”火炮指挥官听到司令的指令后感到一丝诧异,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当然!20mm的穿甲弹也不可能击穿‘乔治五世级’最厚实部位的主装甲带,不如全部使用高爆弹尽量破坏其副炮和防空炮火力系统,如果对付的是敌人的巡洋舰的话,20mm即使是高爆弹也可以送他们归天了。至于照明弹的作用么——虽然这种天候就算射出照明弹也不可能得清楚被照亮的海域,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的鱼雷艇部队根据光亮找到冲刺的方向,不至于找不到目标。”

    “明白!全炮门换装,自由射击!”

    4艘大型的德军战舰纷纷把船速保持在5节以上,开始了穿梭游斗的表演,极力撕扯着英国人本就已经被拖得漏洞百出的护航队形。英国舰队在之前因为轻敌冒进、试图堵死德国战巡舰的过程中,各船的航速差异已经把它们的间距拉开了,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不是因为冒进被拖刀击杀击伤就是最终被坎宁安雪藏到主力舰阵中,一下子难以重新调度部署到需要的位置上去。

    大雾之中的舰队编队队形调整可不是仓促之间就容易处理的事情,在总战舰数量接近四五十艘的时候,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造成相撞或者其他杯具性的事故。而德国人的鱼雷艇和雷击舰支队是丝毫不会给他们整队的时间的。

    雷德尔元帅之前调度到安特卫普待命的雷击舰队包括了了个雷击舰支队和6个鱼雷艇支队,共计2艘m级轻巡洋舰、0艘9b型驱逐舰和4艘鱼雷艇(德制4艘鱼雷艇编为个支队)。如果单论鱼雷投放能力的话,这支舰队的鱼雷发射规模也可以和眼前这几十艘英舰不相上下了,但是从吨位和人员规模上来的话,这些小家伙组成的战队在这种天候和海况下用实在是惠而不费。

    m级轻巡洋舰和9b型驱逐舰没什么可说的,分别达到7节和9节的极速、4组24英寸鱼雷发射管和相应地火炮火力,以防空和反潜为主的设备、副炮搭配让这些战舰在扮演自身角色的时候可说是中规中矩可圈可点,而德国人大战后第一次拿出来大批量使用的鱼雷艇部队则是另外一个极端的发展产物了。

    这次雷德尔派出的鱼雷艇部队以s-26和s-5两种型号为主(历史上德国的鱼雷艇队进行过很多细微的改良,所以其实很少能明确分级,s-26和s-5也只能说是序列中一些有过重大技术革新的单艇,几乎稍微造几艘就又改进了一下,本书为了描述方便,设定为集中制造了其中几款标准化的)。

    s-26由4名船员驾驶,满载排水量74吨,长29米,宽4米,舷侧净高24米、最大吃水6米,采用了两具24英寸的融合式鱼雷发射管,备雷4发;艇首安装有双联装的20mm厄利空机炮作为鱼雷以外的唯一火力,极限速度47节。

    s-5和s-26相比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加长预装填的鱼雷发射管,以便在最开始的2发鱼雷射出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一般是5秒之内——完成预装在发射管后部备弹仓内的二次发射任务,提高了小艇的瞬时鱼雷火力密度。代价则是排水量增大到95吨、长4米,宽56米,舷侧净高27米,最大吃水米,船员数量增加到22人,舰炮也换装为了40mm的博福斯舰炮——当然了,这些微不足道的舰炮火力增强与鱼类发射密度的提升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实战中也基本上没有让它们发挥火力的机会,除非所面对的敌人是那些武装渔船。

    当然,作为鱼雷艇就要有鱼雷艇的觉悟,那就是其自身的一切生存性都仰赖于狂飙的高速和低矮的造型所带来的微小着弹面积,理论上来说德国鱼雷艇的装甲也就能防住20mm厄利空机炮以下的火力,40mm的博福斯炮弹就可以轻易在其艇身上打穿个碗口大的洞,76mm炮更是可以让它短时间内受到重创失速,至于20mm和52mm的舰炮么,基本上属于挨到了就是秒杀。所以事实上对付鱼雷艇冲刺最好的武器就是40mm博福斯和76mm速射炮了——45节以上的极速飙船相当于高速公路上开0~90公里时速的汽车了,20mm以上火炮秒以上的射击间隔足以让德国人的高速鱼雷艇开出百米之远,只有每分钟射速达到了0发的76mm速射炮和每分钟20发的40mm博福斯防空炮的射击密度才能在足够短的时间里覆盖足够多的炮弹。

    ……

    “加速!加速!冲刺!劳伦斯你注意掌舵,不要让敌舰找到我们的转向规律!”

    在编号为s-52的重型鱼雷艇上,罗纳德本茨艇长指挥着自己的小艇向着那片被照明弹打出淡淡幽光的浓雾冲去,,刚才s-49的兄弟们在距离目标还有5海里的时候居然就不幸被敌人的一波集中火力给覆盖了,实在是运气不佳,这让目前被轮到盯上的罗纳德本茨不由得有点紧张起来,再也不敢和一开始那样为了速度不顾一切地冲直线路径了——一般来说在前进到6000码以内的时候才是主流军舰打击鱼雷艇的好时机,因为更远的话会超出40mm博福斯的射程范围,而且大口径火炮也不得不使用相对曲射的弹道。

    “嘭嘭嘭~”右舷外三四百米的地方被几颗战列舰主炮的炮弹砸起几个七八十米高的水柱,声浪和海浪的巨大威势在传出几百米后似乎还有余力把s-52这艘干舷高度只有半米有余的小艇推得侧翻出去。但是罗纳德本茨心里却好像明镜一样总结出了英国人的规律——他们果然如出战前支队长官交待的那样,是靠雷达方向指示来指引炮击的,而且因为火控的限制,英国人目前每艘战舰的火力只够同时攻击个目标——因为通过雷达室的指令指挥副炮开火的话,雷达室不可能分身多用同时跟踪传达对数个目标的攻击指令,除非敌人的小艇冲进了三四千码的距离之内,突破浓雾状态下的光学观测极限距离。

    “我们现在已经吸引了敌舰全部的火力,所以只要我们撑得越久,大伙儿最终突防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如果能撑过这个分钟,突进到千码以内的目视距离后,我们的压力就小了。”从罗纳德本茨艇长的语气里来听,似乎他提起的不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而只是几只蜂群中的昆虫的死活那样淡然——个人生死似乎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好像他们的、还有刚才已经阵亡的战友的挂点只要能够为这支突击分队争取那么两千码的距离就算是一种成功一样。德国人出击前的规划是对付敌人每艘战列舰都派出个支队数量的鱼雷艇从单一舷侧以00~500码的间距分为前后两波接近,制造发射鱼雷的机会。

    鱼雷艇上剩余的2个人被这种氛围感染了,纷纷作着决死突击的准备工作,舵手劳伦斯不时毫无规律地左右猛打方向舵让敌舰的雷达找不准自己行动轨迹的规律,其他人则最后检查着鱼雷的保险装置——那将是他们这一把冲刺的最终目标。

    “见敌舰了!”浓浓地雾霭似乎一下子稀薄了一些,突破了光学观测的极限,一艘战列舰的优美轮廓渐渐浮现在远处的,“目标已确认!‘约克公爵号’!距离——4000码。”

    英国人反应也不慢,在半分多钟后也开始反应过来,炮火一下子由雷达引导的低效率状态变成了目测自由射击,舷侧剩余的全部副炮和防空炮被分散到了~4个冲得最快的德军鱼雷艇身上,似炮弹密集程度比刚才减弱了数倍,但是光学直瞄的精准度却让德军鱼雷艇面对的形势变得凶险无比。

    “一旦进入光学瞄准距离后,大家要走钝角z型冲刺航线进行最后的接近,我们的s系列鱼雷艇水线以上部分的高度只有07~0米,敌人如果按照正常000码~5000码的平射弹道开火的话,还是无法击中我们的,因为我们的迎风面很小——我们的鱼雷艇在设计阶段就没有采用支架式的鱼雷发射管,也没有使用突兀的、不利于飙速度的驾驶舱、轮机舱外廓,一切都以流线型、一体化设计为考量,这是英国人和米国人的鱼雷艇所没有考虑过的——他们的鱼雷艇水面以上部分的高度有可能达到两三米,甚至4米,所以英国人在遭遇我们的突然袭击的时候,他们起码需要分钟以上的时间来适应打击我们这种鱼雷艇的弹道特性。”

    出击前支队长官和海军造船厂工程师的教导言犹在耳,让德军艇长们坚定地稳住了自己心中的不安,压抑了自己立刻投出鱼雷返航的念头,近一点!再近一点!

    “400码!s-44被mm高平两用舰炮秒杀了!”顺着瞭望手指示的方向过去,左侧那艘友军鱼雷艇在一团烈火中被轰杀上了天,罗纳德本茨咬紧牙关犹豫了数秒,突出了那两个坚定的字眼:“发射!”

    “噗通噗通~”两条加装了最新型引导头的24英寸声导鱼雷跃入水中,很快把自身的速度加速到了与鱼雷艇一样的45节以上,短短20秒后,当后续两条备用鱼雷的发射准备完成后,小艇和敌舰也接近到了000码,s-52顺着敌舰的规避角度微微一拐,在5°的夹角上又射出了两发。

    这个过程说着简单,似轻松,但是其实在这短短的半分钟之内,罗纳德本茨的4条队友艇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敌舰的自卫火力吞没。

    如果不是因为在之前的牵制作战中英国人外围保护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被击沉多艘、其余被坎宁安暂时雪藏到了舰队腹地、而那两艘“乔治五世级”的副炮火力又因为“格奈森诺”和“欧根亲王”专挑高爆弹密集打击损毁大半的话,4艘鱼雷艇根本是不够敌人的,也许冲到000码的时候就已经全灭了。

    在000多码的距离上两拨鱼雷出膛后,“约克公爵号”就基本上只剩下40秒钟的回避时间了,但是到多达0几枚的鱼雷交错而来,显然是无论他们怎么回避都不可能全部避得过去了。“约克公爵号”舰长的最后一道命令是把战舰的船头转向鱼雷群射来的方向,以降低战舰在鱼雷方向上的截面积,但是正常情况下全速转向动作需要2分钟才能完成的了的战舰,在40秒内又能有多大的作为?

    更重要的是,英国人根本不知道德国人用的是声导鱼雷!它们是会循着敌舰的动力噪音的方向指引微调修正自己的航向的!也会在距离敌舰极近距离后自动起爆!那些指望鱼雷划过舷侧而不爆炸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

    “轰轰!轰轰轰轰轰!”此起彼伏的沉闷爆炸声不绝于耳,渐渐难以统计其真实的次数。“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前前后后一共被4枚24英寸口径、750kg装药的重型鱼雷命中,两舷分别被撕开了近百米的巨口,连5分钟都没有撑到就沉入了大海,它的姊妹舰“乔治五世号”从数据上好一些——因为之前的战斗中副炮火力保存相对完好,它在拦截时一共击沉了德国人2艘驱逐舰和9艘鱼雷艇,所以最终德军可用的的打击火力密度被削弱了不少,该舰最终被德国人击中0枚鱼雷,在海面上挣扎了几个小时才沉没。

    几乎同时遭到打击的还有英军舰队的殿后部分,从米国人那里买来的旧船“纽约号”、“爱达荷号”那不堪的水下防护能力就没有能够撑过5发鱼雷的,复仇级战舰“君权”号表现稍好,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厄运。

    英军纠集的艘战列舰,最终只剩下乔治五世级的“安森号”和米国货“宾夕法尼亚号”、“新墨西哥号”最终在当天的战斗中逃出逃出了这片覆盖上百海里的死亡浓雾,此外,连同“格奈森诺”等舰之前的骚扰攻击在内,当天英军轻巡洋舰、驱逐舰的总损失数量超过了0艘,皇家海军最后一股赖以保护英伦的力量被摧残大半,失去了与德国人再战的能力。

    是夜,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过问,终止了得不偿失的“发电机计划”,最终该计划让超过万人的英国陆军人员得以拖出德国人的包围,但是付出的惨重代价却让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痛不欲生。

    4月7日~4月0日这三天内,被英国抛弃后残留在德军包围圈内的25万英法残兵在后勤被断、逃生无望的情况下陆续放下了武器,乖乖走进了战俘营。敦刻尔克的撤退计划,以最终失败而告终。

    至于倒霉的坎宁安上将,在4月7日那天“乔治五世号”战列舰沉入海水之前那一刻,就在“乔治五世号”的舰桥里用一发柯尔特m9手枪的子弹结果了自己的生命,临终通过明码电报向皇家海军司令部发报:“无论我们将来有多少表面上的兵力优势,永远不要给德国人在他们选定的地点、他们选定的天候和他们选定的海况下决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