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 第四十五章 水之归下

第四十五章 水之归下

作者:无财者无能言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42年9月24日,苏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的抵抗被肃清,南方面军司令伊万.秋列涅夫大将麾下的第75集团军在损失了4个师的部队后一溃百里,直退到哈尔科夫防御带和顿涅茨克防御带才算稳住阵脚,并且和德国人暂时脱离了接触,重新开始构筑新的防御。而德军显然也因为基辅会战消耗过大、部队急需回复补充、各新占领的乌克兰地区亟待肃清俄罗斯势力、恢复生产而进入了休整,南线战场进入了短暂的平静。苏军在第聂伯河以西失去了最后一个桥头堡,德军在从白俄罗斯到黑海的广大正面上,全面占据了第聂伯河东岸沿岸地带,获取了进一步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主动权。

    这一切说来也是顺理成章地事情,因为在德军炸毁大坝、海军陆战队趁着大水泛滥的机会掌握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两座重要工业城市内大部分要害地带后,苏联人想要夺回城市已经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了,之前一口气撑着死死不退,主要是因为见西南方面军的友军还有突围的希望罢了,在友军被全歼后,继续在这里以攻势姿态死缠烂打白白消耗本就不多的兵力就显得殊为不智了。

    随着南方战线的平静,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下达了中央集团军群此前南下支援的赫尔曼.霍特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将军的集团军重新北上,并要求调集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一部向中央方向机动,在9月30日前集中德军主要装甲突击武力,于莫斯科方向给予苏联人最为沉重地致命一击。

    …………

    圣彼得堡城外,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科尔皮诺前沿指挥部。这里距离圣彼得堡市区边缘大约20公里,位于苏军彼得堡城内重炮群的覆盖范围以外,所以自从十几天前拿下这里后,勒布元帅就把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城指挥部挪到了这座城镇。

    科尔皮诺是圣彼得堡东南部的卫星城,从拉多加湖通往芬兰湾的运河也会从这里经过,拿下了这里也就算是切断了苏联人经过白海-拉多加湖向圣彼得堡城内运送补给的海上航路(白海和拉多加湖之间也有运河)——当然,事实上苏联人还可以选择把海路运来的物资在拉多加湖西南岸各处上岸后陆路转运到圣彼得堡,只是没有原来那么便利。

    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苏军在圣彼得堡城内数量惊人的炮兵部队和全面武装的城市人员,德国人往北推进的企图在到了这一步之后也就基本停滞了。苏联人牢牢固守彼得堡市区及城市南部边缘的筑垒地带,往东一直延运河到拉多加湖边,苏德两军在运河两岸各自形成了固守的前沿转入对峙。

    整个9月间,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勒布元帅的想法是,既然存在兵力不足的问题,与其进城和拥有火力优势和人数优势的苏军死磕,还不如利用德军的装甲和机动优势打一场围困战。两军在拉多加湖运河两岸的对峙稳定下来后,勒布元帅调动了莫德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继续向东突击,依靠几次小规模的上勾拳,在拉多加湖南岸陆续歼灭了苏军西北方面军8个师的兵力,总计9万余人——之所以只能用这种不伦不类的进攻方式,完全是因为北方集团军群原本可以调动的装甲力量就是德军3个集团军群中最少的,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下属各配有2个装甲集团军,而北方集团军群只有莫德尔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一个,为了集中兵力便于指挥,只有一把利刃的德军装甲部队自然打不出“铁钳”的姿态,不过随机应变的莫德尔仍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打出了前面所述的变招——每次进击时集中力量在苏军防线上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举扎穿后获得一定的突破纵深,随后折而向北插到拉多加湖岸边,用大湖扮演阻挡的铁砧角色,以类似于敦刻尔克包围圈(在这个世界应该叫布鲁日包围圈>_<)的姿态多次歼敌。

    随后,德军把战线推进到了施吕瑟尔堡和沃尔霍夫一线,也就是占据沃尔霍夫河西岸与沃尔霍夫河东岸的苏军继续对峙。这条线南起大诺夫哥罗德,中途经过沃尔霍夫、基里希,最后在新拉多加汇入大湖为止。

    “基辅城已经在昨天被攻克了。元首限期在9月底之前,把莫德尔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调往南方的战场,组成对莫斯科北面的攻击力量。届时,第4装甲集团军必须完成休整,随后从诺夫哥罗德地区出发,沿诺夫哥罗德通向莫斯科的主要道路攻击勒热夫背后。

    对于这一点,大家有什么对应之策?没有了装甲部队,我们在北方的主要行动只能是采取以守势为主,而且还必须是依托北面的拉多加运河和东面的沃尔霍夫河这两道天然屏障来采取防守。要想在这个冬天彻底切断圣彼得堡与外界的交通运输已经变得不可能了。如何能在莫德尔将军的人马被调走之前形成尽可能有力的战略态势,已经是我们所能够追求的最大限度成功。”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勒布元帅的心中充满了悲凉,貌似他虽然也算是德军战地三主帅之一,但是貌似无论是在波兰还是法国还是苏联,都一直是三主帅中最打酱油的角色,想不到到了现在还是相对打酱油的角色——波兰战役的时候,3个集团军群中勒布的集团军群是从捷克的波西米亚山区进攻克拉科夫的,形势算是三路大军中最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决战的了;到了法国,博克和龙德施泰特分别扮演了围歼英法联军的铁锤和铁砧,他则被放到了马其诺防线对面担任“佯攻牵制”的任务;结果到了苏联,他的集团军群还是最为孱弱的一个,麾下的装甲集团军数量比中央和南方少了一半,总兵力也只有40几个师,在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屡次打出单次歼敌超过五十万人的战役时,他只能依靠在里加、塔林这些原波罗的海国家首都地区打打单次歼灭苏军不过二十万的小歼灭战。

    5月份开战以来,到基辅战役结束,德军在四处主要战场上歼灭苏军超过了550万人,而在北方集团军群战场上取得的战绩还不到百万,只有另外两路的一半——只能欺负欺负在高原沙漠中千里远征的维勒安.蒙斯克统辖的中东战区。

    不过,如果他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混成了什么样,他应该就会觉得目前的情况还算是聊可告慰的了——最大的蝴蝶效应来自于海军,历史上德国人根本就没有歼灭苏军的波罗地海舰队,德国人那支孱弱的海军被英国人牵制得顾此失彼,连战列舰都已经趴窝的苏联波罗地海舰队的麻烦都不敢找,只是双方互用水雷封锁芬兰湾中几处航道狭窄的所在,结果弄得德国人也进不去,苏联人也出不来——但是苏联人在芬兰湾内部依靠海运给圣彼得堡输送物资的尝试却一直没有被成功阻断。

    现在,勒布元帅至少还有海军的配合,波罗地海舰队的主力军舰全部在开战时被德军航母舰队依靠偷袭之利干净利索地收拾掉了,只剩些鱼雷艇布雷艇级别的小鱼小虾掀不起风浪。得益于这一优势,勒布元帅在推进到芬兰湾南岸、从南面包围圣彼得堡的过程中,至少没有和原来那样被苏联人的海军陆战队乃至纯海军水手部队利用海上机动优势啃出一个个坑坑洼洼的“桥头堡”“滩头阵地”“突出部”——这一切,在这个时空都是不存在的,德军在芬兰湾南部的占领区非常清爽,一块不和谐的苏军占领区都没有,那些尝试在南岸重新建立桥头堡,保卫芬兰湾航线的苏军海军陆战队在海军优势逆转的情况下,全部被赶下海了喂鱼了。

    “既然我们只有一周多的时间了,在其他方向任何推进的尝试都不会对这个冬天的战局产生什么影响,与其半途而废,不如我们就执行b计划吧。”莫德尔上将看着即将离别的老上司,吐出了自己的决定。

    “依靠你的部队担当主力执行b计划?那不适合装甲部队执行吧。”

    在勒布元帅的计划里,德军往东进攻,渡过沃尔霍夫河后继续东进最终沿拉多加湖东岸北上,在北极圈内与芬兰军队在东方汇合,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把整个苏联领土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连接部彻底包围起来,这样的计划被称作a计划,也是之前收到希特勒调兵令之前正在执行中的计划。德军在芬兰湾南岸往北渡过海峡,拿下圣彼得堡在芬兰湾上的门户港口喀琅施塔得港全岛,随后继续渡海进攻芬兰湾北岸的土地,然后在那里与从维堡方向反击而来的芬兰军队汇合,被称为b计划。

    a计划的优势是不需要渡海,但是包围圈更加广大,严实;b计划的好处是,部队的补给路线很短,一旦连成一片后也可以吃芬兰人的补给,但是合围的圈子不严实,只能是有限度的削弱圣彼得堡城内苏联人获取物资的速度,无法彻底封锁这座城市。

    “靠我的部队,确实执行不了b计划,但是,说不定可以用来实现佯攻的效果呢。”

    “具体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