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世为孤 > 第0005章 冬雪

第0005章 冬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就这样,小姨也搭上伙了,和郑志尚父子一起干起了倒卖。再次出去收干红菇时,父亲便对郑志尚说了要加钱,不能再以八块钱的价格来收了。对此郑志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现在就算以八块钱的价格收,只怕也没人会卖给了,只是告诉父亲,最高不能超过十块钱。

    虽然父亲不解,不过也知道,这个价格不能涨太多,第一次以八块钱收,才过多久,就又涨了两块钱,这不是坑人么?

    这次收购干红菇,也不知道父亲心里绝对愧疚,还是怎么的,并没在本村里剩余的那些红菇收购过来,而是到其它村子里去收,也幸好乡下交通不便,尽管已经有了眼尖的人,加入到了干红菇的倒卖之中,不过人数并不多。

    资金也不如郑志尚一家来的充足,虽然也有些人,或找人几个人合伙,或借钱下乡去收,大部分村子,依然都还不知道外面的行情。

    当父亲以十块钱的高价来收干红菇时,几本没有什么竞争力,有的还问父亲,明年还会不会再来收?可不是如今已经入秋了,山里的野生菌也不再生了,想要采也要等到明年的夏季了。

    对于这个问题,父亲自然是笑呵呵点头,道:“明年一样秋收后就会来收。”

    因为红菇倒卖的开始,t县内的所有山村,在不久的将来,便掀起了一股采野生菌的热潮,对于价格不错的红菇,更是你争我抢,有的天还没亮就进山了,而红菇的价格也一涨再涨。采摘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生长野生菌的地方,都被破坏了,导致真正的野生菌越来越少。

    就连郑志尚都没想到,原本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有人倒卖山货的,在他的捣鼓之下提前了近十五六年的时间。

    这一次父亲和上次一样,不仅将家里所有的现金变成了干红菇,另外还带了将近五百多的欠条回来,还笑着道:“这次收完后,在收一次,这干红菇应该也就差不多。对了,我还遇到了好几个跟我一样收红菇的贩子呢?”

    对于全县干红菇的产量有多少,郑志尚并不知道,也没办法追计算,只能父亲收购的情况来估算一下,十分不准确,因为全县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生红菇。这些东西,既然没有父亲来的熟悉,既然父亲如此说,那就应该是错不了的了。

    “其它县没有红菇么?”郑志尚问道:

    “我上次去隔壁县卖红菇,特意去看过了,这红菇只有咱们县有,其它县虽然也有,不过不多,质量也比不上咱们县的,自己吃还成,拿到城里里卖就不成了,卖不出价钱来。”

    “难怪会有贡品一说呢?”

    可不是物以稀为贵,如果不是独有的稀罕物,想来过去的县官什么的也不敢把这东西进贡给皇帝。

    虽然直到红菇的产量很少,不过郑志尚还是不敢大意,毕竟本县城、隔壁几个县,外加市区,市场都有限,以前不允许私自买卖,也自然没有倒卖一说,村里的人,采了要么自己吃,要么送人。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市场在开放。

    当发现这东西值钱时,自己吃的变少了,送人也少了。就会有更多的存货涌入市场。对于这个信息不是二十一世纪那么发达的时代,这东西的价值,也只有在本市地区,有人了解,拿到外面去,别人也不信,如何销售,还是要好好的计划一下。

    这一次郑志尚并没有让父亲在本县城卖干红菇,既然红菇只有本县的最好,自然是卖到市区和其他县城去,利润比本县市场高,还能避免和本县的倒贩竞争。

    倒卖最怕的就是竞争,一旦有了竞争,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以好充次什么的就来了。倒卖干红菇,郑志尚可不是只想做这一年,在这种交通、信息不便的山村里,能找到一样一门暴利的事情做,真的很不容易。

    不过没多久郑志尚的梦想便破灭了。在父亲和小姨分别去市里其他地方卖的时候,本县的农户将干红菇拿到市场上去卖,变的不是很好卖了。

    不过一些人到倒卖红菇有利可图,依然盲目的,跟风加入这个行列里来,单单本村,郑志尚知道的便有好几户人家,开始搭伙倒卖,就连四叔、二叔两人也跑过来找过父亲。

    只不过父亲和小姨去倒卖干红菇了,不在家。对于自己的两个亲叔叔,郑志尚倒也没有吝啬,还是给了些意见。

    随着倒卖的人躲起来,干红菇的数量又有限,一些人为了能多收购点干红菇。不管有没有的风险,也不顾市场行情,争抢加价收购,已经基本到了市场价格十四元一斤,还积极的游说起各村的村民,将家中的干红菇卖给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还想着把家里剩余不多的干红菇留着自己吃的人家,也在利用的诱惑下,一股脑的全卖给了倒卖贩。

    甚至有的人也不管倒卖贩是否能付现金,打个欠条也成了。面对突然有些疯狂的情况,郑志尚还担心父亲也会跟着涨价抢收,不过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经过两次倒卖,年轻的父亲,也显然看出了里面的问题。

    加之基本上所有人家里的干红菇都被其它倒卖贩给以高价收走了,父亲以十块的价格,也收购不到什么干红菇,最后还是以十二块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了十几斤,数量小了,倒不用担心,就算卖不出价格,也完全可以自家人吃了嘛。

    郑志尚的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在这个交通信息都不通顺的时代,本县的红菇就算曾经作为贡品进贡,它的价值,也就是本市地区的人知道,至于其它市区的人,只怕连红菇是什么,用什么功效、怎么吃都不知道,没人知道的东西,想卖出去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做宣传的成本太高了。

    完全不是咱们这种小本倒卖能做得起的。

    所以干红菇这种特产,基本都是本市区自己内部消耗。在倒腾贩的影响下,全县城几乎大部分农户手里的干红菇,被集中起来,又在同一时段,涌入市场,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不过想要买个高价只怕是难了。

    毕竟这个时代,能买得起十五、二十元一斤干红菇的人并不多,普通的工薪人家,也舍不得用一个月的工资来买一斤干红菇吃,所以干红菇只能卖给那些高级精英们,也只有他们能消费的起这种奢侈品。

    高级精英这个群体,在这个时代,就好比是金字塔的塔尖,少得可怜,只有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一单有了竞争就容易干货就容易积压了,这对于资金的积累极为不利。

    没多久,本县的市场情况就很好就是最好的说明,随着倒腾干红菇的人多了,市场上摆摊卖干红菇的人也多了。以前一天能卖出去十斤的量,现在一天只能卖一斤了。

    一些原本便是借钱来收购干红菇的倒卖贩,在有利润的空间下,开始调动价格,以求将手里积压的货物倒腾出去。经过一番争抢收购,成本已经被抢到了很高,再怎么降价出售,也不可能低到收购价以下吧。

    干红菇的价格依然很高,不是普通工薪所能买得起的。也有的人,开始将手里的干红菇卖到邻县去,尽管利润无法像郑志尚父亲那般卖的高,不过也总算将手里的积货脱手了。

    也有人就此收手了,投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也有的人,艺高人胆大,尽管利润不像之前那般高,不过好在薄利多销,从其它倒翻手里将他们的干红菇收购了,拿到邻县、市区去卖。

    看到这种情况,郑志尚知道,倒腾干红菇这门生意算是做不成了。对此郑志尚也惋惜不已,同时也对部分国人的跟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郑志尚和父亲、小姨三人,在这次倒腾干红菇,还是狠狠赚了一笔,虽然只倒腾了三次,加起来只有两百多斤的干红菇,所站的份额很小,不过却是利润最大的一批。

    最后结算下来,这一个月的倒腾干红菇,获利就有两千元左右,其中自己不过用了两百多的起始资金。

    倒腾完干红菇,小姨带着一成利,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家里有些了钱,郑志浩和郑志芯的伙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牛奶粉也不是偶尔换换口味才能吃的了。

    父亲一边继续忙拾抖香菇、木耳,一边开始计划着明年,买个住宅地,盖个房什么的了,这样一家四口也就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父亲因为倒卖干货赚了些钱,也在村里小有了些名气,具体赚了多少,没人知道,父亲没对人说过,郑志尚也不会对别人说,不过村里已经有了不少的流传,总之说父亲已经有上千的存款,是全村最钱的男人,也有。

    也许正是这种传言的存在,村里也有些热心的人,帮父亲介绍起姑娘什么的。不过父亲都很客气,以阿敏才走没多久,三个娃也小,现在不想考虑这事,为由给婉拒了。

    阿敏是母亲的小名。

    郑志尚心里明白,父亲不想新娶,一方面是母亲走的不早,心里还放下母亲。一方面也是担心兄妹三人以后会受委屈,特别是自己,因为右脚的缘故,已经在同坊同龄小孩中,有了一些人身攻击性的错号,什么“八脚怪物”“八脚鱼”的。

    堵在路上,被同坊的小孩用泥块、小石头扔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几个貂皮捣蛋的,还会堵住郑志尚的路,或是踢几脚、或是故意去踩郑志尚的右脚也是有的。尽管心理年龄已经二十七八了,不过这身体还是幼孩,而且身板瘦小,根本跑不过这些小孩。

    也没有人会帮郑志尚解围,经过路过的大人,有时也会跟着小孩哈哈大笑。有一次郑志尚的奶奶经过,虽然看到郑志尚求助的目光,不过也视而不见,直接绕过去了。

    年轻的母亲在时,一次看到郑志尚身上的脚印,小伤什么的,很生气的带着郑志尚去找那些同坊小孩的父母理论,虽然最后那些小孩也受到了惩罚,不过并不能改变他们欺负郑志尚的状况,反而会让母亲伤心难过的落泪。

    所以从那以后,每次郑志尚被人欺负了,回家之前都会把身上弄的干干净净,不让母亲看出自己被人欺负了。这种情况直到四叔从学校毕业回到家里,才好转一些。有了四叔这个小大人,那些同坊的小孩,也不怎敢朝郑志尚扔石头、泥块什么的,更不敢堵郑志尚的路。

    他们都怕四叔会揍他们。有时候,郑志尚也会打趣四叔,都是中学生了,还跟一群挖泥巴的小屁孩计较。

    “怎么,你被他们欺负都欺负起习惯了是吧。”四叔反倒伸手推郑志尚的脑袋,又一副长辈的样教导道:“以后他们要是在欺负你,你就还手。打不过就拿棍子。”

    “四叔,你也不怕把我带坏了。”虽然如此说,不过郑志尚心里还是挺感激的,毕竟有个长辈,能像父母一样爱护自己。

    几个月前,母亲去了以后,郑志尚的外号也有多了一个“没妈的孩子”,对于这个辱及母亲错号,郑志尚生气了,那也是忍受那些小孩欺负以来,第一次反击,虽然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被一群还小孩推到在地,拳打脚踢的,好一阵,才被路过不忍心的叔叔解救下来。

    尽管那一次郑志尚回家前也收拾干净,还特意在父亲到家前,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不过还是被父亲知道了,父亲那一晚抱着郑志尚,咽声问道:“疼吗?”

    父亲的神情,是郑志尚看到母亲走时才有的神情,郑志尚摇头,道:“不疼,他们力气小,打不疼我。”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冷,前世郑志尚以为下雪和南方没有什么关系,没想到在临近过年时,能在南方看到一场降雪。雪虽然下的不厚,不过夜里气温更低了。

    窑洞里,呼呼的寒风,在耳边吹过,就算躲在被窝里,把家里唯一的两床棉被都盖在身上,也无法挡住。郑志尚冷得不行的在被窝里不停的打寒颤,妹妹郑志芯和弟弟郑志浩两个小家伙也冷得哇哇大哭。

    就算被郑志尚和父亲两人夹在中间,两人用自己的体温给两个小家伙取暖也不见哭声停下来。最后父亲没办法,只好摸黑搬来一个破铁锅,在铁锅里烧起一个小火堆,屋里才暖和一些,两个小家伙也总算安静下来了。

    不过第二天,两个小家伙便一起生病了。父亲带着弟弟郑志浩和妹妹郑志芯去了县城医院,对于郑志尚一个人留在家里,父亲也很不放心,本来想让郑志尚一同跟去,不过家里还有猪、鸡、鸭要喂食,郑志尚没有同意,坚持一个人留在家里。

    最后父亲只得跟丁奶奶和四叔交代了一声。从那天起四叔便来窑洞陪郑志尚一起住了。傍晚的时候丁奶奶也来过一次,本来想叫郑志尚去她家里住,不过郑志尚笑着说道:“婶婆,我住自己家就好了,四叔也在这陪我,不会有事的。”

    丁奶奶见四叔在,交代了几句四叔后,又叮嘱了一番郑志尚,方才不放心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