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臣权 > 584 海之路

584 海之路

作者:受伤的害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庞煌才发觉,自己在另一个是时空中所抱有的那种打击贪官的方式根本在大明用不上,因为大明有几千年沉淀的奴仆制度,因为大明可以三妻四妾,因为大明的就业率并不算高,而且让官员的家属务工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还不如杀了他们算了。

    这个社会讲究的虽是男尊女卑,但是大男子主义的思想让这些读书人强自支撑着自己那可怜的面子,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思想没有很长时间的纠正根本不可能实现。

    让这些官员少娶妻妾,皇帝是三宫六院了,怎么去要求手下的官员,一夫一妻制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纠正的,这些不纠正,就只能眼见着官员的家庭负担增加,自己不加俸禄的基础上,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有贪污的理由。

    两难的选择,对抗几千年的风俗习惯,庞煌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只能徐徐图之。

    ===========================================================

    这是在另一个时空中已经被大多数中国人遗忘的王朝,曾经的中国三亲藩之一,被皇帝们表彰为“守礼之邦”、 “辑瑞球阳”、 “海表藩屏”,中华对这个藩属国的表彰一次胜过一次,但是现在是什么一个情况呢?

    琉球,这个在另一个时空已经消失的国度,在三十年前,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上台就一概蒙元的作风,召令天下,设其为“永不征伐之国”。当时的琉球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琉球国内正处于三国分裂的状态。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琉球大岛周边。三国当中的中山国国王察度看准这个机会,率先遣其弟泰期带贡品,渡海来中国,朱元璋大喜。当即赏赐《大统历》及文绮、纱罗给使者。因为琉球当时的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大明皇帝除了赏赐钱财之类的东西之外,还大笔一挥把福建的一些人赏赐了一些给琉球。这些人当中有善于驾船的人。因为当时琉球的航海技术落后,许多朝贡船只很小,在海上经常遇到风暴,所以往来明朝不是很方便。还有工匠以及一些读书人,这些人到琉球以后。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些人甚至做到了琉球的大官。

    紧接着剩下的山南、山北也相继进见,与大明建立关系。在老朱眼里,这些都是琉球人,但是在琉球人眼里,他们自己却不这样想,除了步调一致的给大明天朝朝贡之外,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在海外依旧为着那片小群岛。高喊着统一琉球,而拼的你死我活。

    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张定边的到来而改变,这个已经出家多年的猛将。凭借自己对水战的独特运用,或者是凭借和庞煌之间的协议,带着那些依旧不肯投降大明的旧部,强势的介入三国的纠纷之中,并且所向披靡。

    在张定边的努力和武力压迫下,可怜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加在一起也凑不出一万军队的群岛国家,很快的就逐步走向稳定,但是张定边并没有在此做海中霸王的打算,虽然见识广博,但张定边毕竟是受过儒家教育的人物,虽然擅长水战,但对于陆地情有独钟,所以他并没有在海外安家乐户的打算。

    更何况,琉球群岛由当地人统治,大明还可以将其看成藩属,但如果有张定边统治,估计朱元璋再禁海,也非要出兵将其灭掉不行,因为张定边的身份毕竟与别人不同。在庞煌派遣杨杰、王弼等人赶到时,张定边和傅友德正准备从琉球那里寻一个傀儡做国王,杨杰带去了庞煌的建议,将三国的国王召集在一起开会,制定了一个规矩,三国王族轮流当国王,而让张定边做国师。实际操纵琉球的事务。

    因为琉球有庞煌想要的硫磺矿产,那是造火药必须的,而琉球三国在其王族的领导下,肯定能为开发矿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于是一个很现代的联邦国家就这样形成了,不过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却是昔日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

    有了庞煌的指导,张定边控制了琉球诸岛之后,又领着水师相继去了钓鱼岛和东番(也就是台湾)、澎湖屿等地,在那里招募水军,特别按照庞煌的意思,大力开发东番的利用性。

    虽然动作很大,但是在朱元璋禁海的前提下,倒没有在大明引起很大的波动,不过也算是当时东海之上的霸主,特别是开发了东番之后,利用上面雄厚的原始森林资源,在鸡笼山一带建立了自己的造船基地,所造之船不但可以满足自己,而且多卖给海商和大明、日本之地,算是聚拢了很大的一批财富。

    如今,朱元璋的洪武时代过去,庞煌的景泰天下开始,随着皇帝强烈开海禁的心思,不可避免的,双方产生了一些隔阂。

    首先,张定边清晰的看出了形势,在南京朝廷没有开口的情况下,借助调拨日本与高丽之间关系的机会,将陈理、明升接了出来,而小维当时的离开,无不让庞煌摸不透张定边的心思,张定边做的还不过分,至少他去日本大内氏的期间,将琉球交与了王弼去管理,这也是间接向朝廷表示着他无二心,但为什么要放出风声说明升之子与小维的婚约?

    张定边将会以什么样子的身份归顺大明?这都是未知数,庞煌在等待着。

    琉球祈请使和王弼所派出的信使陆续到达杭州,不过给庞煌带来的喜悦竟是那么短暂。琉球祈请使的到来,是庞煌早就知道的,琉球在张定边的操作下,已经几次向大明表示要内附的决心,但是出于不同的目的,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庞煌都没有答应。这次。应不应该答应呢?庞煌正在想。

    王弼派来的信使,只是例行向朝廷输送着琉球国发展的近况,随着庞煌的帝位逐渐稳固,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大明已经往张定边的旧部里面参杂了许多忠于大明的人,渗透只是一个步骤。

    庞煌正在葛岭行宫那条绿树掩映的小溪边散步。他喜欢常来这儿走走。小溪的水流向西湖,这里林木的幽静和流水的鲜活,很适合他动中求静的需要。他改变了历史,但改变后的历史更需要他沉稳、冷静。

    他常常来这里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一来到这里。他就不由不想到当初他初回大明,那个叫做无暇的和尚,给予他的帮助和信任。张定边给他的太多了,包括张士诚的藏宝,和早就从海上发展的事业等等,虽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都是当初庞煌建立自信的底牌。

    庞煌就这样想着。四周无人,连刘超也被他赶到远处去了。面向着赤日高照、没有一丝云彩的碧空挺了挺身子。这表情是复杂难解的。

    是小事一桩,还是大事降临?说不清楚。

    在很多皇帝看来只是小事一桩,而在庞煌内心里却是大事降临。虽然他一手导演了北平的靖难。但是他还是不愿意将精力全部操心在内耗上面,在他的潜意识中,琉球以及张定边的旧部应该和平的回归,但是这种回归好像不是张定边愿意看到的一样。

    张定边已经从日本回到琉球了,王弼的信使传来的奏折中说明,但是张定边却没有想来杭州的意思,而这次琉球祈请使也未说国师的动向,只是受国王之命前来。

    庞煌询问过杨杰,也询问过冯胜等老将,关于张定边的心思不难猜出,他不愿意回归大明,他的身份也不允许他回归大明,要降早就降了,何必要等到庞煌当皇帝,而且从小维当初离开京师的举动可以看出,张定边也曾经想过就在琉球度过余生,只是被方明谦水军的介入而打断了行程。

    锦衣卫在高丽有内线,监视着陈理和明升的举动,方明谦随时听锦衣卫的传讯拦截,也就是说,如果小维不回归,明升和陈理根本离不开高丽,就算是离开了,方明谦也会将他们带回大明。

    而只有这样,明升和陈理才能到达琉球。

    但是也拉开了两方的隔阂,虽然张定边还是按照既定的方针去对待日本和高丽的事情。高丽和大内氏的结盟,日本足利幕府和大内氏重启的南北之战,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原指望琉球的祈请使一来,琉球内附,再利用张定边的威名去做好海盗和陈友谅旧部的招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武力的征服,这样,就可早早让全国安定,早早开始发展海洋事业。未来琉球州的建立,和未来高丽、日本的平定,意味着海上力量的加强,也意味着庞煌控制力的加强,而张定边所造成影响的比率也微不足道,最好成为一个抬不上桌面的事情。那么他将重新安排海上发展的事。

    庞煌的这一打算,也就决定了张定边淡然出局的结果,但张定边估计还是不放心将陈理等人交给大明,还放不下自己终于陈友谅的名誉,甚至想着有更多的筹码和大明交涉。

    因为他们不得不担心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将得的冷遇是什么模样。洪武年间,郁郁不得志的人太多了,方明谦就是其中一个,无人过问,战战兢兢的度过余生。张定边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旧部的下场着想。

    但是既然准备开海禁,朝廷自然是不能容忍在自己身侧还有强大的水上武装存在的。要么归顺,要么灭亡,这已经是庞煌的心理底限了,日本和高丽在被灭亡之列,对于张定边的琉球力量,他想和平的收回。但他明白,要和平的收回,那就要给予足够的诚意。

    所以他从大局着眼,同样是建议皇帝恩威并用,首先亲自来杭州,向琉球发出内附的信号,同时对在杭州操练的水军进行检阅,以给予张定边一定的压力,因为张定边虽然这几年发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却少不了在庞煌暗示下,朝廷给予的援助。琉球的人口基数太少了,就算加上张定边的旧部。对于开发琉球群岛也是十分困难,特别加上宝岛东番,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台湾,他们更是没有那个能力。

    果然。庞煌的杭州之行很快见出了成效。张定边回到了琉球。琉球派出了祈请使,但是对于今后的动作。却没有做出太多的说明,在等什么?庞煌能给他们什么?

    在此期间,庞煌陆续接到京师中传来的邸报,以及内厂通过特种手段发来的消息。大明上下正在朝着一股好的势头上发展,庞煌本来没有寄望太深的临时内阁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可能是想证明文治的好处吧,基本上能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尽可能多的调动出官员们的潜力。

    只是内厂的消息表明,庞煌预想中所说到的派系已经慢慢的出现了,用品级低的官员组成内阁。限制正一品的六部尚书行事,本来就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其中出现派系,三司六部处理日常事务,而需要报于内阁审批备案。内阁则需要请示皇帝进行御批,这本来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事情,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竟然会出现派系呢?

    三司六部倒是没有自降身份去投靠内阁,但是平时的拉拢从内厂送来的情报中可以表示出来。比如方孝孺得子、解缙纳妾等等,竟然会全京师震动,虽然方孝孺本人十分明智的闭门谢客,但是也压制不住的恭贺送礼的脚步,一切的过程,在庞煌的眼里都是那么熟悉,看来,在杭州不能长久的呆下去,他要尽早的回到京师,进行他未完成的行政体系组建。

    而在京师的御花园之中,朱标转头看了看在远处的侍卫,后者马上明白怎么回事,快速跑来站定在他的身边等待吩咐。想了一下,道:“传胡靖、李贯觐见!”

    胡靖、李贯乃是去年春闱录取的士子,分别以殿试第一名和第三名进入翰林院为编修,这次庞煌亲临杭州,并未带老部下,而是给这些新晋的士子一个机会。过了一会,胡、李二人听命来到。

    “拟旨,着吏部选派能吏往琼州,调琼州知府吴雪凡为福建布政使,调王省为浙江布政使,郑华为杭州知府。”

    因为琉球本是张定边开始经营的,想和平让琉球划入大明版图,就要沿海地区的官员能够体会自己的意思,这几个人本来就很早就跟着朱标,应该可以放心使用。看到胡靖和李贯记下之后,又说:

    “宣琉球祈请使,同意琉球内附,按藩王待遇,请琉球诸王杭州听封。张定边为靖海公,经管策划琉球内附事宜。”

    说完,看看二人的反应,问道:“卿有何意见没有?”

    胡靖和李贯吓了一跳,他们是新晋士子,在翰林院不过呆了一年,还没有参与政事,皇上如此问,不知道是何意思,忙躬身回奏道:“皇上圣明!”

    朱标虽然问,但纯粹是下意识的问,并没有指望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什么意见,虽觉从眼下看,还不知道张定边到底想要什么,但是早日开海禁更为重要,何况他也急着回京师,在如今的大明,怎么封赏,封赏谁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有何不可?便说:

    “既然这样,下去拟旨发往京师吏部备案吧!”

    两人受命离开后,立即去拟旨,然后朱标又问杨淑妃回来没有。刘超去查探后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他既然做了决定,也不在乎小维此时的态度了,张定边一定要回到内陆,哪怕在杭州把天竺山划给他修行也可以,琉球的事情不适合张定边再插手了。

    这后一段张定边的活动情况,作为皇帝的他是不清楚的。只是在焦虑中觉得如果是他在主持琉球,虽然不一定会有意外发生。但是朝堂之上的争议必大,而且下一步朱标的行动,想要有一个统一的朝堂,既然无法回避,只能这样做了。

    于是,朱标综合琉球祈请使和王弼信使发来的消息,做出了决定,同时并未向宗人府报备,直接册封小维为顺妃,将其接入葛岭的行宫之中,然后才昭告天下。这一点比较直接,朝廷大臣还未来得及反对,皇帝就已经将生米做成了熟饭,这是在南京的朝臣们始料未及的。

    十几日后,从琉球发来张定边的奏折,以自己为出家人的身份推辞了这次靖海公的封号,并为陈理、明升请封。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叹息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时世不同了,靖海公不必多言。”用让前来的琉球祈请使将这句话告知其国师。

    这一番话,虽是轻言细语,却字字千钧。从中咀嚼其中滋味,那就是张定边可以封,但是陈理和明升是先皇迁出去的人,无功无劳的,怎么封?你忠于故主是一回事,可是现在是大明天下,你还为故主做想,难道是想为陈理等人讨得个祸事吗?